虺蝮
成語(Idiom):虺蝮(huǐ fù)
發音(Pronunciation):hui3 fu4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狠毒、陰險狡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虺蝮是由“虺”和“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虺指毒蛇,蝮指毒蝎,兩者都是非常毒的爬行動物。這個成語形容人的心思狠毒,陰險狡詐,善于偽裝和算計,對別人防不勝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心機深沉,處心積慮,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物具有欺騙性和危險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虺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當時,晉國國君昭公遭受到侵略,他的心腹大臣并不幫助他,反而暗中支持敵人。昭公感到非常憤怒和失望,便用虺蝮這個成語來形容這個心腹大臣的陰險狡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虺蝮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動物名稱組成,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心思狠毒、陰險狡詐的特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虺蝮心腸,一直在暗中算計我。
2. 這個人虺蝮之心,不可輕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虺蝮”這個成語與毒蛇和毒蝎這兩個具有危險性的動物聯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心思像毒蛇和毒蝎一樣狠毒陰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虺蝮相關的成語,如“心狠手辣”、“陰險狡詐”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個虺蝮心腸的人,經常欺負我們。
初中生:那個學生是個虺蝮,總是在背后說我們的壞話。
高中生:這個政客虺蝮之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