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憲
成語(Idiom):意憲 (yì xiàn)
發音(Pronunciation):yì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符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顯得莊重正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意憲是由“意”和“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符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表現得莊重正派。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當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社會規范和個人品德,對待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自律,不做違法亂紀、不道德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意憲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舉止得體,適用于各種場合,特別是在強調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意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孔光傳》中。當時,孔光是漢朝的一位重要官員,他嚴格要求自己言行合憲,做事清廉正直,以身作則。因此,人們常常用“意憲”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意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日里言行舉止都很莊重,真是個意憲的人。
2. 在公司里,他是個很有責任心、很有意憲的員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意憲”與“莊重正派”、“言行舉止得體”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嘗試將成語用在實際生活中的場景中進行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道德修養和個人品德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廉潔奉公”、“品德高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學習意憲,不說臟話,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個意憲的人。
3. 高中生:面對誘惑和壓力,我們要堅守底線,保持意憲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