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堂
成語(Idiom):避堂
發音(Pronunciation):bì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退避,避免沖突或尷尬的場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避堂這個成語由“避”和“堂”兩個字組成。“避”意為回避、躲避,“堂”意為堂屋。避堂原指避開正堂,表示回避尷尬或避免與他人發生沖突。引申意義為在某種場合下,避免與他人發生不愉快的爭執或沖突,以維護和諧的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避堂常用于形容在某種場合下,避免與他人發生沖突或尷尬的情況。比如在爭議激烈的討論中,為了避免爭執升級,可以提醒大家避堂為上,保持和諧的氛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避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中,記載了齊國的一個故事。當時,齊國有兩個大臣,一個姓顏,一個姓鮑。這兩個大臣在朝堂上爭吵不休,互相攻擊。為了避免沖突升級,國君齊威王下令說:“顏鮑避堂!”意為顏和鮑都退避,避免在堂上爭吵。從此,避堂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避堂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避”和名詞“堂”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重要的會議上,大家應該保持冷靜,避堂為上。
2. 為了避免沖突,他選擇了避堂,沒有參與爭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避堂”與“避開正堂”聯系起來,正堂是指家中最重要的堂屋,因此避堂的意思就是避開正堂,不與他人發生沖突或尷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避堂意思相近的成語,如“回避鋒芒”、“避實就虛”等,來擴展對于避免沖突或尷尬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操場上玩耍時,我們要互相友好,避堂為上。
2. 初中生:面對同學間的矛盾,我們應該學會避堂,不讓矛盾升級。
3. 高中生:在班級討論中,我們應該保持冷靜,避堂為上,避免爭吵。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要學會避堂,以維護團隊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