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問罪之師
發音(Pronunciation):wèn zuì zhī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審判和懲罰罪犯的人或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問罪之師是一個形象化的成語,用來形容能夠追究罪犯責任并進行審判的人或組織。這個成語強調了法律和正義的力量,以及對犯罪行為的嚴肅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問罪之師常常用來形容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司法系統中的人員。也可以用來指代法律機構或法律程序。此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能夠揭露真相、追究責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審判和懲罰罪犯。這些官員被視為問罪之師,他們負責維護社會的正義和秩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問罪之師由三個詞語組成,分別是“問罪”、“之”和“師”。其中,“問罪”表示追究罪犯的責任,“之”表示所屬關系,“師”表示人或組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院的法官是社會的問罪之師。
2. 律師作為問罪之師,致力于維護被告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問罪之師”拆分成“問罪”、“之”和“師”三個部分來記憶。同時,可以與法律制度和司法系統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和司法相關的成語,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法律和正義有關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法官是問罪之師,他們能夠審判壞人。
2. 初中生:律師是問罪之師,他們幫助被告維護權益。
3. 高中生:法院是社會的問罪之師,維護社會正義。
4. 大學生:檢察官作為問罪之師,負責追究罪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