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戎
成語(Idiom):蒙戎 (méng róng)
發音(Pronunciation):méng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蒙受戎馬之害,比喻受到外族侵略或侵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蒙戎出自《左傳·宣公十年》:“晉侯蒙戎。”戎指北方的少數民族,蒙戎即被戎族侵襲。這個成語比喻國家或個人受到外族的侵略或侵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國家或個人受到外族侵略或侵害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其他方面的侵害,如受到外界的欺凌或打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蒙戎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描述了晉國受到戎族侵襲的情況。戎族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常常侵犯中原地區的國家。晉國蒙受了戎族的侵害,成為了后來“蒙戎”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蒙戎”,表示受到侵害的一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曾經蒙戎多年,最終才取得了獨立和自由。
2. 他的事業一度蒙戎,但他始終堅持不懈,最終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蒙戎理解為被蒙蔽(蒙)而受到侵害(戎),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蒙羞、蒙在鼓里等,以增加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祖國曾經蒙戎多年,我們要為祖國的繁榮努力學習。
2. 初中生:歷史課上學到,古代國家常常遭受蒙戎的侵襲,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
3. 高中生:這個企業曾經蒙戎多年,但經過努力,現在已經發展得很好。
4. 大學生:在全球化時代,國家不僅要面對經濟的競爭,還要防范蒙戎的侵害。
5. 成年人:他的人生曾經蒙戎多年,但他堅持不懈,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