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樟木(zhāng mù)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g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品質高尚,道德行為純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樟木”原指樟樹木質堅硬,香氣濃郁,不易腐朽。后來,引申為比喻人的品質高尚,道德行為純正,不受外界誘惑和腐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行為純正的情況,可以用來稱贊他人的高尚品質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寫過一篇名為《樟木》的文章,內容講述了一位守貞節的婦女在丈夫去世后,始終守節不嫁,最終被人們稱為“樟木”。這篇文章通過一個具體的故事,表達了對高尚品質和道德行為的贊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樟木”和動詞或形容詞構成的句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守身如玉,真是一顆樟木。
2. 她舍棄了個人利益,堅守原則,真是一位樟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樟木的特性,如木質堅硬、香氣濃郁等,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品質就像一顆樟木一樣,堅硬不變,散發著高尚的香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高尚品質和道德行為相關的成語,如“木訥不語”、“高尚情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幫助了同學們解決問題,真是一顆樟木。
2. 初中生:她經常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是一位樟木。
3. 高中生:他不為名利所動,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是一顆樟木。
4. 大學生:她在工作中始終秉持高尚的品德,是一位樟木。
5. 成年人:他在困難面前從不退縮,是一位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