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屈
成語(Idiom):理屈詞窮 (lǐ qū cí qióng)
發音(Pronunciation):lǐ qū cí qi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辯論時,理由盡盡,無法再找到更多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觀點,陷入無話可說的尷尬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辯論雙方爭論激烈,互相辯駁時,如果一方已經把自己能夠想到的理由都用盡了,無法再提出更多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那么他就陷入了理屈詞窮的境地。這時候,他無法繼續辯論下去,只能無話可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理屈詞窮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辯論中一方無法繼續辯論下去,已經沒有更多的理由或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用來形容在爭論中,一方的觀點或辯解無法說服對方,導致無法繼續辯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理屈詞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金瓶梅》一書中。故事中,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婚姻出現了問題,潘金蓮為了推翻武大郎的指責,想出了一個計策。她先用言辭辯駁,但是當她的理由用盡后,她陷入了無話可說的境地,只好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個故事成為了理屈詞窮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理屈詞窮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辯論中,他的觀點被對方反駁得理屈詞窮。
2. 無論他怎么辯解,都無法讓人相信他的理由,他只能理屈詞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理屈詞窮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辯論中,一方的理由用盡后,無法再提出更多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只能無話可說。這種尷尬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辯論和爭論相關的成語,例如“爭論不休”、“口若懸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班級辯論比賽中,我很快就理屈詞窮了,因為我沒有準備足夠的理由來支持我的觀點。
2. 初中生:在社會問題討論中,如果你沒有充分的了解和準備,很容易在辯論中理屈詞窮。
3. 高中生:在模擬聯合國的辯論中,一方如果無法提出更多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就會陷入理屈詞窮的境地。
4. 大學生:在學術論文的辯證中,如果你的觀點無法得到更多的支持,就可能會陷入理屈詞窮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