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筶
成語(Idiom):問筶(wèn chē)
發音(Pronunciation):wèn ch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的言行進行審查和評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問筶是由“問”和“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問,指詢問、審問;筶,古代一種用來盛水的瓦制容器。引申為對人的言行進行審查和評判。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們對他人的言行舉止進行評判和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他人的言行舉止進行批評和評價的情況。可以用來指責他人的不當行為或者評價他人的品德和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或傳說,但它的含義來源于古代的一種行為。古代官員在執行公務時,會有人用筶來盛水供他們漱口。如果官員的言行不當,就會被人們指責和批評。后來,人們就用“問筶”來比喻對他人的言行進行審查和評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問”和名詞“筶”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事情總是喜歡指指點點,好像他是個問筶的一樣。
2. 不要老是當個問筶,別人有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3. 他是個說一不二的人,從來不受別人的問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問筶”的發音“wèn chē”與“穩車”發音相近,穩車可以理解為對車輛進行檢查和評判,類似于對人的言行進行審查和評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問鼎”、“問心無愧”等,進一步豐富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他老是說我不好,我覺得他是個問筶。
2. 初中生(14歲):同學之間不應該互相當問筶,應該互相理解和包容。
3. 高中生(17歲):政治家應該接受人民的問筶,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
4. 大學生(20歲):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要學會自我問筶,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