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樽俎折沖
發音(Pronunciation):zūn zǔ zhé c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為了爭權奪利而不顧一切,甚至不惜破壞道德倫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樽指酒器,俎指祭祀用的肉器,折沖指爭斗、沖突。樽俎折沖原本是指為了爭奪權位或利益而不顧一切的行為,甚至不惜破壞道德倫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沖突激烈、爭斗不休、不擇手段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表示某個人或某個團體為了爭權奪利而不擇手段,甚至違背道德原則。可以用于形容政治斗爭、商業競爭、內部爭斗等各種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樽俎折沖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春秋時期,晉國昭公因為爭奪國君的位置,與晉國太子申生發生了激烈的爭斗。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昭公不擇手段,甚至破壞了晉國的道德倫理。后來,樽俎折沖成為了形容這種為了爭權奪利而不擇手段的行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樽俎折沖的結構為“名詞 + 動詞 + 動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爭取這個職位,樽俎折沖,不擇手段。
2. 這個公司的高層之間樽俎折沖,爭斗不休。
3. 政治斗爭中,有些人為了爭奪權力,不惜樽俎折沖,破壞了道德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樽俎折沖拆分為“樽”、“俎”、“折”、“沖”四個部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為了爭奪權位或利益,拿著酒器(樽)和肉器(俎),沖突(折沖)不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權力爭斗相關的成語,如“爾虞我詐”、“明爭暗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為了爭奪隊長的位置,樽俎折沖,不停地爭吵。
初中生:政治斗爭中,有些政治家為了爭奪權力,不惜樽俎折沖,甚至背離了自己的原則。
高中生:在商業競爭中,一些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樽俎折沖,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