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逋
成語(Idiom):稽逋
發音(Pronunciation):jī b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稽逋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為停滯不前,無法前進。形容事物發展或進展緩慢,無法取得進展或突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稽逋由兩個字組成,稽和逋。稽的本義是停止、阻滯,逋的本義是停留、滯留?;秃显谝黄鸨硎就磺?、無法前進的意思。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事物發展緩慢,無法取得進展或突破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稽逋常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體的發展狀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事業上無法取得進展,或者一個團隊在項目中遇到了各種困難而無法前進。此外,稽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計劃或項目的進展緩慢,無法取得預期的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稽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相傳,南朝宋時期,有一位官員叫劉逋,他在任職期間一直沒有什么建樹,工作進展緩慢,無法取得任何成就。后來,人們用“稽逋”來形容那些無法前進、停滯不前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稽逋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職業生涯中一直稽逋不前,沒有取得任何突破。
2. 這個項目由于各種原因,一直稽逋無法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稽逋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在路上走著,突然被一塊巨大的石頭絆住,無法前進,就像是稽逋一樣停滯不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稽逋相關的成語,比如稽首、逋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數學學習上一直稽逋不前,不知道怎么才能提高。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一直稽逋不前,大家都沒有積極性。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考試中一直稽逋不前,成績一直沒有提高。
4. 大學生(19歲以上):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稽逋不前,我們需要找出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