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夔
基本解釋
夔 , 舜 時賢臣, 舜 命以為典樂之官。見《書·舜典》。后因將同時而賢能出眾的四人美稱為“四夔”。《新唐書·崔造傳》:“ 崔造 字 玄宰 , 深州 安平 人。 永泰 中,與 韓會 、 盧東美 、 張正則 三人友善,居 上元 ,好言當世事,皆自謂王佐才,故號四夔。”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 盧江 何長師 、 趙郡 李華 、 范陽 盧東美 ,少與 韓衢 為友, 江 淮 間號曰四夔。”
成語(Idiom):四夔(sì kuí)
發音(Pronunciation):sì k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有四個夔,夔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代表著尊貴、威嚴。形容一個人非常威嚴、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夔是指一個人的威嚴和莊重,形容其舉止、言談非常莊重,給人以威嚴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夔一般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言談莊重威嚴的情景。可以用在贊揚或描述一個人的莊重態度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夔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傳說中的夔龍。夔龍是一種神獸,形狀像龍,有四只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傳說夔龍非常威嚴莊重,象征著尊貴和威嚴。后來,人們將夔龍的形象引申為形容一個人的威嚴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夔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莊重威嚴,真是個四夔之人。
2. 這位老師講課非常莊重,給人一種四夔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四夔與夔龍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夔龍是一種神獸,非常威嚴莊重,所以四夔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威嚴莊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威嚴莊重相關的成語,例如:莊重、威嚴、嚴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的時候總是四夔的,讓我很敬佩。
2. 初中生:班長的舉止莊重威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3. 高中生:領導的講話總是四夔的,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