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
基本解釋
◎ 太公 tàigōng
(1) [great-grandfather] 〈方〉∶曾祖父
(2) [grandfather]∶祖父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father]∶父親,也用來尊稱別人的父親
(4) [greatly esteemed elder]∶對老者尊稱
英文翻譯
1.[方] (曾祖) great-grandfather
詳細解釋
(1).古代稱父或尊稱他人之父。《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禮。”《后漢書·袁譚傳》:“然孤與太公,志同愿等。” 李賢 注:“言太公者尊之,謂 紹 也。”《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親 匡太公 在房里已聽見兒子回來了。”
(2).稱祖父。 清 以來亦稱曾祖為太公。《后漢書·李燮傳》:“ 李氏 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李賢 注:“太公謂祖父 郃 也。”
(3).對老者的尊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太公》:“今人既呼祖曰公,則呼曾祖為太公。”
(4).即 太公望 呂尚 。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來的卻是 張太公 呵!”《水滸傳》第三七回:“你且在這里少待,等我入去報知莊主太公。”
(5).復姓。 春秋 有 太公任 。見《莊子·山木》。《國語·魯語上》:“夫 齊 棄 太公 之法而觀民於社。” 韋昭 注:“ 太公 , 齊 始祖 太公望 也。”《韓非子·喻老》:“ 文王 舉 太公 於 渭 濱者,貴之也。” 漢 東方朔 《答客難》:“ 太公 體行仁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金鰲上鉤,金鰲上鉤,好似 太公 一釣,享國千秋。”
成語(Idiom):太公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智慧過人、聰明才智出眾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公是一個尊稱,原指太史公,后來泛指具有卓越才智和智慧的人。太公成語多用來形容某人聰明過人、智慧出眾,能夠解決困難或做出明智的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公成語可以用于贊美某人的聰明才智,特別適用于形容在困境中能夠明智決策、解決問題的人。可以用在工作、學習、競賽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公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相傳太公望是商朝末年的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以聰明才智和智慧過人而聞名。太公望曾經幫助周文王建立了周朝,并且在政治和軍事上給予了周文王很多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太公成語就成為了形容聰明才智出眾的人的稱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公成語的結構為“太公 + 其他成語或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智慧就像太公一樣,總能夠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真是個太公,他的創新思維總能讓我們大開眼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太公成語與太史公聯系起來,太史公是古代中國的一位重要歷史學家,他的聰明才智也是眾所周知的。通過將太史公和太公成語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太公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太公望的傳說和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聰明才智的成語,如“聰明伶俐”、“機智過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數學成績非常好,真是個太公。
2. 初中生:老師講解的問題他總能一下子就明白了,簡直就是個太公。
3. 高中生:他在考試中總是能夠找到最佳解決方法,真是個太公。
4. 大學生:他在團隊合作中總能夠提出很多創新的想法,真是個太公。
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總能夠迅速解決問題,真是個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