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公
基本解釋
(1).仙人名。又名 東王公 或 東王父 。常與 西王母 (即 金母 )并稱。《太平廣記》卷一引 前蜀 杜光庭 《仙傳拾遺·木公》:“昔 漢 初,小兒於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 金母 ,拜 木公 。’時人皆不識,唯 張子房 知之。” 唐 韋渠牟 《步虛詞》之十五:“西海辭 金母 ,東方拜 木公 。” 元 柳貫 《仙華巖雪》詩:“仙姬宴坐 瑤池 下,催捧蟠桃獻 木公 。” 清 錢謙益 《題仙山樓閣圖》詩:“羣真繽紛互來往,似謁 金母 朝 木公 。”
(2).“松”字可拆為木、公二字,因以為松的別名。 元 無名氏 《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貴顯·稱旨除官》:“﹝ 宋神宗 問 葉濤 ﹞曰:‘自山路來,木公木母如何?’ 濤 曰:‘木公正傲歲,木母正含春。’木公,松也;木母,梅也。”
成語(Idiom):木公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形象僵硬、不靈活,缺乏生氣和活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公是由“木”和“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木指木頭,公指公式、規(guī)矩。木公原指木頭雕刻的公式,比喻僵硬、不靈活的規(guī)矩或固定的模式。現(xiàn)在多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形象僵硬,缺乏生氣和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僵硬、刻板,缺乏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設(shè)計或風(fēng)格呆板、不新穎。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過于固定,不愿意接受新觀點或嘗試新方法;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作品的創(chuàng)意不夠獨特,缺乏新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木公”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這個成語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僵硬和缺乏活力。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太木公了,完全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2. 這個設(shè)計太木公了,沒有任何創(chuàng)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公”聯(lián)想成一個僵硬的木頭人,形象地表示一個人或事物缺乏靈活性和活力。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木頭人在動作上非常僵硬,無法靈活運動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與“木公”相關(guān)的成語或詞語,如“木訥”、“呆板”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畫太木公了,沒有任何生氣。
2. 初中生:他的表演太木公了,完全沒有表達出角色的情感。
3. 高中生:他的寫作風(fēng)格太木公了,缺乏個性和創(chuàng)新。
4. 大學(xué)生:他的演講方式太木公了,缺乏互動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