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薄
成語(Idiom):瘠薄(jí bó)
發音(Pronunciation):jí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土地貧瘠,不適合農作物生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瘠薄指的是土地貧瘠、不肥沃,不適合農作物生長。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環境條件差,資源匱乏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瘠薄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地理環境不好,資源貧乏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領域或事物發展不良,不充分利用資源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曾在楚國任官。他發現楚國的土地貧瘠,農作物收成很少,于是寫信告訴晉國國君,說楚國的土地瘠薄,不宜耕種。后來,瘠薄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用來形容土地貧瘠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瘠薄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土地太瘠薄了,根本無法種植莊稼。
2. 這個地區的經濟一直瘠薄不振,需要加大投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瘠薄這個成語的意思,想象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沒有任何植物生長,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可以通過與其他形容貧瘠、不肥沃的成語進行對比記憶,如“一窮二白”、“一貧如洗”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土地、資源相關的成語,如“富饒”、“肥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片土地太瘠薄了,沒有辦法種植莊稼。
2. 初中生:這個地區的經濟一直瘠薄不振,需要加大投資才能改善。
3. 高中生:這個行業的發展一直瘠薄不振,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4. 大學生:這個地方的資源瘠薄,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改善發展。
總結:瘠薄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土地貧瘠、資源匱乏的情況。通過學習和運用這個成語,可以更準確地表達環境貧瘠、發展不良的情況。記憶技巧和延伸學習可以幫助鞏固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