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絹
基本解釋
用冰蠶絲織成的絹。
成語(Idiom):冰絹(bīng juàn)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j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紙張、書頁等極薄如冰、光滑如綢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冰絹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冰指冰雪,絹指絲綢。這個成語形容紙張或書頁等非常薄而光滑,就像是冰一樣滑溜,又像是綢緞一樣柔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冰絹常用來形容紙張、書頁等的質地,形容其非常薄而光滑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文字書寫的流暢、書法的美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冰絹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詩中:“盡是家山無著處,才應偷得冰絹裘。”這里的冰絹指的是一種質地非常薄而光滑的綢緞,用來形容作者偷得的衣物非常珍貴,質地非常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的紙質非常好,翻起來像冰絹一樣滑溜。
2. 她的字寫得非常好,每一筆都像是冰絹般流暢而美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冰絹想象成一張紙,非常薄而光滑,像是冰一樣滑溜,又像是綢緞一樣柔軟。可以通過想象這樣的畫面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紙張的制作工藝,以及絲綢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在書店買了一本書,紙質像冰絹一樣滑溜。
2. 初中生:老師的字寫得非常漂亮,每一筆都像冰絹般流暢而美麗。
3. 高中生:她的書法水平很高,每一筆都像是冰絹一樣細膩而舒展。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質量非常高,每一句話都像冰絹一樣清晰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