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市郎
基本解釋
見“ 互市牙郎 ”。
成語(Idiom):互市郎
發音(Pronunciation):hù shì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商人之間相互往來、互相貿易的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互市郎是由“互市”和“郎”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互市指的是商人之間相互交易、往來的行為,郎指的是男子。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商人之間相互貿易、互通有無的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商人之間互相貿易、互助的關系。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地方之間頻繁的商貿往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互市郎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李師師恩怨》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商人李師師與城隍廟之間的故事。李師師為了感謝城隍廟的保佑,每年都會向城隍廟進貢。后來,李師師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他決定每年都向城隍廟進貢更多的財物。城隍廟的神像得知后,決定不再保佑李師師。李師師的生意從此一落千丈。后來,李師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定恢復以前的進貢數量,并向城隍廟祈求原諒。城隍廟的神像感到李師師的誠意,重新保佑了他。從此以后,李師師再也沒有遇到什么困難,生意更加興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商人之間應該互相貿易、互通有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互市郎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商人之間相互貿易、互通有無的關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家是互市郎,經?;ハ鄮椭?/p>
2. 這兩個城市因為距離近,所以互市郎的現象很常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互市郎”與商人之間的互相貿易、互通有無的關系聯系起來,形象地描述商人之間的合作關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商貿的發展歷史,了解古代商人之間的貿易方式和合作關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商人,他們經常和其他商人互市郎。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上的同學之間是互市郎的關系,經?;ハ嘟粨Q文具和書籍。
3. 高中生(16-18歲):現代社會中,各個國家之間都是互市郎的關系,相互貿易帶動了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