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兵
基本解釋
奴仆;供役之人。 唐 趙璘 《因話錄·徵》:“ 李紓 侍郎好諧戲,又服用華鮮。嘗朝回,以同列入坊門,有負販者呵不避。 李 駡云:‘頭錢價奴兵輒衝官長。’” 宋 劉克莊 《念奴嬌·木犀》詞:“約束奴兵,丁寧稚子,莫掃青苔砌。”
成語(Idiom):奴兵
發(fā)音(Pronunciation):nú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迫為他人或他國效勞的士兵,也用來形容被人操控、操縱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奴兵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其中“奴”指奴隸,表示被他人奴役;“兵”指士兵,表示為他人效勞。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被迫為他人或他國效勞的士兵,強調(diào)了他們受到的束縛和無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奴兵一詞常用于形容被人操控、操縱的人,特別是在工作或組織關(guān)系中。它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沒有自主權(quán)、受制于他人意志的人,例如被迫為他人工作的雇員,被操縱的政治家,或被他人控制的部下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奴兵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當時,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tǒng)帥,他在與劉邦的戰(zhàn)爭中,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征召了大量的士兵。然而,這些士兵并不自愿為他效力,而是被迫加入軍隊,因此被稱為奴兵。這個故事成為了奴兵一詞的起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奴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就像個奴兵,被老板一直擺布。
2. 這些政客都是奴兵,完全聽從黨的指示。
3. 這些工人被迫為工廠主效勞,真是奴兵一樣的存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奴兵一詞:
1. 將“奴”字與奴隸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被奴役的人。
2. 將“兵”字與士兵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為他人效勞的人。
3. 將“奴”和“兵”兩個字連在一起,形象地想象一個被迫為他人效勞的士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奴兵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奴顏婢膝”、“奴顏媚骨”等。這些成語都與奴役、屈從有關(guān),可以幫助加深對奴兵一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游戲中扮演奴兵,為隊長效勞。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業(yè)要求太嚴格了,感覺像個奴兵。
3. 高中生:這些政客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成了黨的奴兵。
4. 大學生:我不想成為奴兵,希望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職業(y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