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烈
成語(Idiom):憤烈(fèn liè)
發音(Pronunciation):fèn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憤怒的程度非常強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憤烈意味著憤怒的情緒非常激烈,甚至到達了失去理智的程度。這個詞語強調了憤怒的強烈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憤烈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群體在面對不公平、不正義、欺騙等情況時的憤怒情緒。常在較為激烈的社會抗議、群體斗爭或個人抗爭的場合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憤烈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是“憤而不烈,憾而不言”。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憤烈”,用來形容憤怒的情緒非常激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憤烈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憤烈地把杯子摔在了地上。
2. 在社會不公的情況下,人們的憤烈情緒難以平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憤烈”與憤怒的火焰聯系起來,想象火焰燃燒時的狂熱和強烈,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憤怒情緒相關的成語,如“怒火中燒”、“暴跳如雷”等,來進一步豐富對憤怒情緒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看到別人欺負小貓,憤烈地跑過去保護小貓。
2. 初中生(13-15歲):當我看到那個欺負同學的人時,我感到憤烈,決定站出來維護同學的權益。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社會不公平的現象,我們應該保持憤烈的情緒,積極參與社會改革。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