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輪
成語(Idiom):筒輪(tǒng lún)
發音(Pronunciation):tǒng l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多而雜亂,無法分辨或理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筒輪原指用竹筒做的輪子,由于竹筒的形狀相似,所以無法區分輪子的正反面。引申為形容事物多而雜亂,難以分辨或理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繁多、雜亂無章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思維混亂、無法理清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時有一位名叫楊慎的農民,他非常勤勞,一天他在田地里辛勤勞作,忽然發現地上有一只竹筒,他覺得這只竹筒可以做成輪子,于是他把竹筒削成了一個圓筒形狀,然后用繩子扎在車上,成為一輛簡易的木車。然而,他發現竹筒的形狀相似,無法分辨出輪子的正反面,所以無論他怎么推車,車輪總是轉不動。后來,人們用這個故事來比喻事物多而雜亂,無法分辨或理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我完全看不明白,簡直像是一個筒輪。
2. 這個文件夾里的文件太多了,都亂成了一團筒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筒輪這個形狀特殊的物體形象化,想象一下無法分辨正反面的竹筒輪子,以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筒輪”相關的成語,例如“籌策萬全”、“亂七八糟”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教室里的書太多了,都堆得像一個筒輪。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問題太復雜了,讓我感覺像是一個筒輪,無從下手。
3. 高中生(16-18歲):課業壓力大,各種考試、作業交織在一起,感覺像是一個筒輪,無法喘息。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工作中的瑣碎事務太多了,處理起來就像是一個筒輪,讓人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