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lì jūn shì dí ㄌㄧˋ ㄐㄩㄣ ㄕㄧˋ ㄉㄧˊ力均勢敵(力均勢敵)
雙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唐 馬總 《意林》引《尹文子》:“兩智不能相使,兩賢不能相臨,兩辨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周書·儒林傳·樂遜》:“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力均勢敵
成語(Idiom):力均勢敵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ì jūn shì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雙方的力量或?qū)嵙ο喈?dāng),無法分出勝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力均勢敵是指雙方的力量、實力相等,無法分出勝負。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兩個對手在競爭、戰(zhàn)斗或較量中勢均力敵,彼此都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力均勢敵常用于形容體育比賽、商業(yè)競爭、學(xué)術(shù)較量等各種場合。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或團體在某個領(lǐng)域中的較量,彼此實力相當(dāng),難以決出勝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zhàn)國策·魏策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魏國的大將軍廉頗與趙國的名將白起在趙魏邊境作戰(zhàn),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于是,雙方的士兵就用木棍在地上畫了一條線,表示雙方的勢力相等,無法分出勝負。后來,這個故事就演變成了成語“力均勢敵”。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力均勢敵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比賽真是激烈,雙方實力力均勢敵。
2. 在商業(yè)競爭中,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與對手力均勢敵。
3. 兩個團隊的技術(shù)水平相當(dāng),競爭激烈,可以說是力均勢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力均勢敵”這四個字拆分開來記憶。將“力”字與“均”字聯(lián)想為兩個力量相等的人,而“勢”字與“敵”字聯(lián)想為彼此對峙的敵人。通過這種聯(lián)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競爭、力量對比相關(guān)的成語,如“勝之不武”、“勢如破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我們班的兩個隊伍在比賽中力均勢敵,最后比分打成了平局。
2. 初中生(13-15歲):這場籃球比賽,兩支隊伍實力相當(dāng),一直力均勢敵,最后決出勝負要靠加時賽。
3. 高中生(16-18歲):在學(xué)術(shù)競賽中,兩支代表隊的實力都非常強,一直力均勢敵,最后決出勝負要看誰能更出色地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