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下亭
基本解釋
亭名。一名 客亭 。在 山東省 濟南市 大明湖 畔。面山環湖,風景殊勝。約建于 北魏 年間。 唐 杜甫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海右此亭古, 濟南 名士多。” 清 楊揆 《臺城路·游大明湖》詞:“ 歷下亭 荒, 鵲華山 近,七十二泉爭注。” 林紓 《明湖泛雨記》:“思見 歷下亭 訪 漁洋老人 詠秋柳處。”
成語(Idiom):歷下亭
發音(Pronunciation):lì xià t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街頭口角爭斗時,一方退讓,另一方卻不依不饒,以至爭論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下亭是指歷下區的一個亭子,位于中國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的歷山北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在爭吵或爭論中,一方明顯處于劣勢或已經退讓,但另一方仍然不依不饒,繼續爭論下去,導致爭吵不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方在爭吵或爭論中明顯處于劣勢或已經退讓,但另一方仍然不依不饒,不愿放棄爭論,導致爭吵不休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口角爭斗、爭吵不休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下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據說有一次,濟南市歷下區的歷山北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其中一方已經明顯處于劣勢,已經退讓了,但另一方仍然不依不饒,繼續爭論下去,導致爭吵不休。這個爭吵的地點就是歷下區的一個亭子,后來人們就用“歷下亭”來形容這種爭吵不休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下亭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歷下”和“亭”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在街上爭吵了好幾個小時,真是歷下亭。
2. 我已經明確表示退讓了,你為什么還要繼續爭論呢?你是歷下亭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歷下亭與爭吵不休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化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可以想象兩個人在一個亭子里面爭吵不休的情景,其中一方已經明顯處于劣勢,已經退讓了,但另一方仍然不依不饒,繼續爭論下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濟南市歷下區的歷山北麓和歷下亭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濟南市的其他名勝古跡和文化特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同學在操場上爭吵了很久,就像歷下亭一樣,一方明明已經退讓了,但另一方還是不依不饒。
2. 初中生:老師已經警告他們不要爭吵了,但他們還是像歷下亭一樣,繼續爭論下去,導致課堂上的氣氛非常緊張。
3. 高中生:班上的兩個同學因為一個小事情發生了爭吵,一方已經明顯處于劣勢,已經退讓了,但另一方還是不依不饒,像歷下亭一樣,導致爭吵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