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避實就虛(bì shí jiù xū)
發音(Pronunciation):bì shí jiù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避開現實問題而去追求虛幻的事物,忽視實際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避實就虛是一個貶義的成語,表示一個人逃避現實問題,而去追求沒有實際意義或不切實際的事物。這種行為常常是一種逃避責任或面對困難的方式,缺乏實際行動和解決問題的勇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避實就虛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逃避責任、回避現實問題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顧幻想、不思進取,不愿面對現實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避實就虛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一年》。當時,晉國的一個官員在面對困難時,沒有勇氣去解決問題,而是選擇了逃避現實,追求虛幻的事物。這個官員的行為被認為是愚蠢和不負責任的,于是就有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避實就虛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避”表示避開、回避;“實”表示現實、實際;“就”表示追求、尋求;“虛”表示虛幻、不切實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避實就虛,從來不愿意面對現實問題。
2. 這個團隊的領導者只顧幻想,避實就虛,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避實就虛這個成語。可以將“避實”聯想為一個人躲在實際問題的后面,而“就虛”則表示他追求虛幻的事物。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避實就虛相關的成語,如“實事求是”、“實際”、“虛幻”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避實就虛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避實就虛,從來不肯做作業。
2. 初中生:這個學生只顧幻想,避實就虛,沒有學會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高中生:他避實就虛,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導致了這次失敗。
4. 大學生:這個團隊的領導者只顧追求虛幻的目標,避開實際問題,導致了項目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