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典
基本解釋
(1).禮法。《周禮·天官·大宰》:“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晉書·阮籍傳》:“ 楷 曰:‘ 阮籍 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北史·張晏之傳》:“幼孤,有至性,為母 鄭氏 教誨,動依禮典。”
(2).猶禮文。指《周禮》、《儀禮》、《禮記》一類禮書。《后漢書·鄭玄傳》:“案之禮典,便合傳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又蠶蟹鄙諺,貍首淫哇,茍可箴戒,載於禮典。”
成語(Idiom):禮典(lǐ diǎn)
發音(Pronunciation):lǐ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節和規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指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范和社會習俗,典指法規和規定。禮典指的是遵守禮節和規矩,恪守法規和規定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典常用于形容遵守禮節、守法守規的行為。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和對社會規范的遵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典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一書中,意為禮儀法規。后來逐漸演變為指遵守禮節和規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典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表示一種行為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非常注重禮典,在公共場合總是舉止得體。
2. 這個國家的法律非常嚴格,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禮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禮服(禮),手里拿著一本規定書(典),在遵守禮節和規矩的場合中行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傳統禮儀和文化,了解更多關于遵守社會規范和行為規則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需要遵守學校的禮典,不準做違反校規的事情。
2. 初中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我們要注意遵守社會禮典,不得隨意亂扔垃圾。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帶頭遵守學校的禮典,做好榜樣。
4. 大學生:在畢業典禮上,大家都穿著整齊莊重,遵守畢業典禮的禮典。
5. 成年人:無論在什么場合,我們都應該遵守禮典,做一個有素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