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窟
基本解釋
◎ 冰窟 bīngkū
[rifter] 浮冰塊里的一個開口空間
詳細解釋
河流、湖泊冰面上的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拖床》:“至立春以后則不可乘,乘則甚危,有陷入冰窟者。” 羅正緯 《灤州革命紀實初稿·北關之役灤州大捕人》:“殺 振甲 於 偏涼汀 車站,尸塞 灤河 冰窟。”
成語(Idiom):冰窟(bīng kū)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k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環境極其惡劣,寒冷刺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冰窟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冰指的是寒冷冰冷的意思,窟指的是洞穴。冰窟形容的是環境極其惡劣,寒冷刺骨,讓人難以忍受的處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冰窟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極寒的環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所處的困境或困苦的生活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冰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章中,原文是:“冰者,水寒也;無愛者,心寒也。見不賢者,內自省也。冰之寒,非水之寒也;無愛之心,非人之心也。”意思是說冰之所以寒冷,并不是因為水本身的寒冷,而是因為沒有溫度和愛心。這個成語后來被引申為形容環境惡劣、寒冷刺骨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冰窟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天的北方地區真是冰窟一般的寒冷。
2. 在那個貧困的山村里,人們過著冰窟般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冰窟與寒冷的環境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自己被困在一個冰窟中,感受寒冷的刺骨感,以此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寒冷相關的成語,如“冰雪聰明”、“冰清玉潔”等,拓展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冬天的北極是一個冰窟,沒有人能在那里生活。
2. 初中生(14歲):這個城市的寒冷讓人感覺像是生活在一個冰窟里。
3. 高中生(17歲):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年輕人很容易陷入一個冰窟,找不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