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
基本解釋
◎ 天道 tiāndào
[spritual principles;divine order of things] 自然規律
天道變化。——[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英文翻譯
1.(自然界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 natural law
詳細解釋
(1).猶天理,天意。《易·謙》:“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 夏 。” 晉 陶潛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直恁般歹做作,只除是沒天道。”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
(2).指自然界變化規律。《莊子·庚桑楚》:“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寳成。夫春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郭象 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為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天道然,殆非獨有司之罪也。” 唐 孟郊 《感懷》詩之六:“四時更變化,天道有虧盈。”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大明大統歷解》:“蓋天道無端,惟數可以推其機;天道至妙,因數可以明其理。”
(3).指顯示征兆的天象。《國語·周語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4).氣候,天氣。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三折:“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衝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水滸傳》第三二回:“冬月天道,溪水正涸,雖是只有一二尺深淺的水,卻寒冷的當不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判曰:‘天道溫和,可以冷飲。’” 梁斌 《紅旗譜》十六:“天道熱,不想吃個瓜?”
(5).時光,時候。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來的時候。” 元 鄭廷玉 《金鳳釵》第三折:“天道晚了,喒歇息了罷。” 梁斌 《紅旗譜》十:“看天道不早,她要回家去。”
(6).局勢,形勢。 柳青 《銅墻鐵壁》第八章:“因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們,要是天道一變,人們往哪里跑是好?”
(7).佛教所說六道之一。
成語(Idiom):天道(tiān dào)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然界的規律和道理,也指上天的旨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指的是宇宙間的自然規律和人事之道。它強調宇宙間的萬物皆有規律可循,人們應該順應自然,遵循道德準則,追求和諧與平衡。天道也指上天的旨意,人們應該虔誠地崇拜神靈,順應天命,遵循道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道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討論自然規律、倫理道德、命運等方面的話題。它可以用來表達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順應,也可以用來表達對命運的接受和順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道的概念源于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和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國,人們普遍相信宇宙間存在著一種超越人類的力量,這種力量決定了人類的命運和世界的運行。人們通過崇拜神靈、順應自然規律來追求和諧與平衡,這就是天道的概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順應天道,尊重自然。
2. 人應當遵循天道,守禮法而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天、地、人三個概念相關聯來記憶天道的含義。天代表宇宙和自然規律,地代表人事和倫理道德,人代表人類個體和命運。將這三個概念聯系起來,就能夠理解天道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天道的概念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和思想體系。可以閱讀相關的哲學著作,如《道德經》、《孟子》等,來深入了解天道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遵循天道,保護環境。
2. 初中生:人應該順應天道,努力學習,為社會做貢獻。
3. 高中生:人生有苦樂,都是天道安排的。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順應天道,追求自己的夢想,不違背良心。
以上是關于中國詞語"天道"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