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手
成語(Idiom):縮手(suō shǒu)
發音(Pronunciation):suō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由于害怕或退縮而不敢伸手做事或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縮手”意為因為害怕或退縮而不敢伸手做事或行動。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表現出膽怯和不敢行動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膽小怕事,不敢冒險或勇敢去嘗試。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沒有勇氣面對困難,退縮不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縮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龐涓的大臣,他勾結了敵國秦國,企圖破壞楚國的軍事計劃。龐涓曾經在楚國軍隊面前炫耀自己的武藝,但當他面對實際的戰斗時,卻因為害怕而退縮不前,最終導致楚國的戰略失敗。后來人們用“縮手”來形容那些表面上很有氣魄,但實際上膽小怕事、不敢行動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縮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縮”表示收縮、退縮,第二個字“手”表示手臂、行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縮手縮腳,缺乏勇氣。
2. 不要縮手退縮,要勇敢地面對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縮手”這個成語與一個人因為害怕而把手收縮起來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縮手”相關的成語,如“縮頭縮腦”、“縮衣節食”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面對恐怖片時縮手縮腳,不敢看下去。
2. 初中生:面對挑戰,我們不能縮手不干,要勇敢去嘗試。
3. 高中生:他在面對人生選擇時縮手不前,錯失了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