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圖
成語(Idiom):膺圖
發音(Pronunciation):yīng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承受重任,肩負重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膺圖是由“膺”和“圖”兩個詞組成的,其中,“膺”意為肩負,承擔;“圖”意為重任。膺圖的含義是指承受重任,肩負重擔。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勇于接受重大責任的精神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膺圖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承擔起重要的任務或責任。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勇氣和責任感,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在困難時刻要勇于承擔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膺圖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故事。當時,項羽與劉邦一起攻打秦朝,但在攻破咸陽后,劉邦迅速占領了大部分地區,而項羽卻陷入了困境。項羽為了挽回局勢,決定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劉邦。他告訴士兵們,這是一次舉世無敵的戰役,是攻擊劉邦的決定性戰役,必須全力以赴。士兵們聽后紛紛表示愿意承擔重任,為項羽而戰。從此,膺圖一詞便成為形容承擔重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膺圖的結構是“動詞+名詞”。其中,“膺”是動詞,意為承受、肩負;“圖”是名詞,意為重任、責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危機時刻膺圖而出,挽救了整個團隊。
2. 領導層需要有膺圖精神,才能帶領團隊走向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膺圖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幅地圖前,肩負著重任,承擔著責任,全力以赴。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膺圖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膺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成語,學習這個成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人重視責任感和勇氣的價值觀。除了膺圖,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成語可以學習,例如“蔚為大觀”、“錦上添花”等等。通過學習成語,我們可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深入了解中國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交給我班長的職責,我一定會膺圖而出,認真負責。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我覺得自己需要膺圖,努力學習。
3. 高中生:作為班級的學習委員,我要膺圖擔當,組織好學習活動。
4. 大學生:畢業設計是我即將面臨的重任,我一定會膺圖而出,完成好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