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位
基本解釋
離開官位,卸職。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丁酉,吏部尚書平章事 鄭珣瑜 稱疾去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文瑞》:“余登朝最晚,不及見諸先達,惟 王文瑞 公尚未去位。”
成語(Idiom):去位
發音(Pronunciation):qù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免職或被撤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去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去”表示離開,脫離,不在;“位”表示職位、地位。去位的基本含義是指被免職或被撤職,失去原有的職位或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去位一般用于描述官員或領導被罷免職務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因為工作失誤、違法犯罪或政治原因而被革職。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組織、團體或公司中的地位被剝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一段描述淮陰侯劉邦被劉賈兄弟陷害,被趕下臺的故事。劉邦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因此形成了成語“去位”。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官員被免職或者失去職位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去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貪污受賄被判刑,徹底去位了。
2. 這位總裁因為公司業績不佳,被董事會決定去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去位”這個成語與“失去地位”聯系起來,因為去位的基本含義就是失去原有的職位或地位。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從高位下降,失去原有的地位,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成語的故事起源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成語的意義。可以進一步學習《史記·淮陰侯列傳》了解淮陰侯劉邦的故事,以及其他與官員被免職或失去地位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因為工作失誤被公司開除了,他去位了。
2. 初中生:那個市長因為被曝光貪污受賄的事情,最終去位了。
3. 高中生:這位校長因為學校丑聞被曝光,最終不得不去位。
4. 大學生:這位教授因為學術造假被揭露,最終失去了教職,去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