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基本解釋
西漢 南郡 秭歸 (今屬 湖北 )人,名 嬙 (《漢書·元帝紀》作“檣”,《匈奴傳下》作“墻”),字 昭君 , 晉 時避 司馬昭 諱,改稱 明君 。 元帝 時被選入宮, 竟寧 元年(公元前33年), 匈奴 呼韓邪 單于入朝求和親, 昭君 自請嫁 匈奴 。入 匈奴 后,被稱為 寧胡閼氏 。現 呼和浩特 市南郊,有 王昭君 青冢。《西京雜記》卷二:“ 元帝 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 王嬙 不肯,遂不得見。后 匈奴 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 昭君 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 昭君 故事后來成為詩詞、戲曲、小說等的流行題材。 明 吳應箕 《美色何足恃行》:“美色何足恃,黃金貴有餘,不見 王昭君 ,棄之在穹廬。”參閱《漢書·匈奴傳下》、《后漢書·南匈奴傳》。
成語(Idiom):王昭君(wáng zhāo jūn)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zhāo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容貌美麗的女子,也用來形容美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王昭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生活在公元前2世紀的漢朝。王昭君容貌美麗,才情出眾,被譽為“閉月羞花”。成語“王昭君”常用來形容美麗的女子,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的美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王昭君”常常用于形容女性的美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中使用,如贊美女友、表揚演員或歌手的美麗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王昭君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記載。她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但因為她的美麗和才華,被漢武帝選中成為他的寵妃。然而,王昭君并沒有因此得到幸福,她被迫離開家鄉,被送到匈奴作為和親的禮物。盡管在匈奴生活了一段時間,但她一直懷念著自己的祖國。最終,她被漢朝派來救援的使者帶回了中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王昭君”三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美麗就像王昭君一樣動人。
2. 她那雙眼睛明亮而有神,簡直就是王昭君的化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中國歷史人物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王昭君的美麗容貌,將其與這個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王昭君的故事和中國古代的歷史。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美麗相關的成語,如“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笑容就像王昭君一樣美麗。
2. 初中生:她的容貌堪比王昭君,讓人心生羨慕。
3. 高中生:她的美麗不僅外表如王昭君,內心也充滿智慧和才華。
4. 大學生:她的魅力就像王昭君一樣,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