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
基本解釋
(1).詞牌名。 唐 孫棨 《北里志》謂 天水 光遠(yuǎn) 以詩題 楊萊兒 室,有“萋萋芳草憶王孫”句。 宋 秦觀 《憶王孫》詞,全用其句,因以為名。又名《獨(dú)腳令》、《憶君王》、《豆葉黃》、《畫蛾眉》、《闌干萬里心》、《怨王孫》。單調(diào),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韻。亦有雙調(diào),五十四字,仄韻,見《復(fù)雅歌詞》。參閱《詞譜》卷二。
(2).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jǐn)?shù)與詞牌前半闋同。北曲仙呂宮又有《一半兒》,與此曲相仿,僅末句改七字為九字,“一半兒”三字重復(fù)出現(xiàn)。參見“ 一半兒 ”。
成語(Idiom):憶王孫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ì wáng s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憶王孫是指懷念已故的親人或朋友,特指懷念已故的父親。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憶王孫的“王孫”指的是父親,而“憶”則表示懷念。成語中的“憶王孫”形象地表達(dá)了人們對已故父親的深深思念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已故父親的懷念之情。可以用在口頭語言中,也可以用在書面語言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莊公十三年》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故事中,莊公問子產(chǎn):“為政以德,與為憶乎?”子產(chǎn)回答:“不憶父兄,何以為人?”這個故事表達(dá)了子產(chǎn)對已故父親的懷念之情,成為了后來形成成語“憶王孫”的源頭。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憶王孫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常常憶王孫,懷念已故的父親。
2. 每當(dāng)看到父親的照片,我就會憶王孫,想起他的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父親的墓前,懷念他的場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xù)學(xué)習(xí)其他與家庭、親情相關(guān)的成語,如“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憶王孫,想念已故的爺爺。
2. 初中生:每年清明節(jié),我都會去祭拜祖先,憶王孫,懷念已故的祖父。
3. 高中生:考試前,我憶王孫,希望已故的父親能給我加油鼓勁。
4. 大學(xué)生:離開家鄉(xiāng)上大學(xué)后,我更加憶王孫,思念已故的父親的關(guān)懷和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