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眾
基本解釋
征發眾人。 漢 班固 《白虎通·瑞贄》:“琮以起土功發眾何?琮之為言宗也,像萬物之宗聚也。功之所成,故以起土功發眾也。”《魏書·郭祚傳》:“誠知農桑之時,非發眾之日,茍事理宜然,亦不得不爾。”《晉書·五行志上》:“后四年帝崩,而 王恭 再攻京師,京師亦發眾以御之,兵役頻興,百姓愁怨之應也。”
成語(Idiom):發眾
發音(Pronunciation):fā zh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發動群眾,引導眾多人一起做某種行動或達到某種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眾是由“發動”和“眾”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表示發動或引導眾多人一起行動,共同實現某個目標或完成某項任務。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領導者、組織者或者鼓動者以一種積極的方式激勵、引導人們參與到某種活動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眾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政治、社會或團體活動中的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或組織者發動群眾參與集會、示威、抗議、捐款、志愿活動等活動。也可以用來形容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到公益事業、社區建設、環境保護等活動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眾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軍事戰爭時期。在戰爭中,領導者需要發動群眾,集結士兵,共同對抗敵人。這個成語體現了領導者的能力,以及組織者的智慧和魅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表示發動群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發眾,號召大家共同為社區的發展做出貢獻。
2. 他通過發眾的方式,成功地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募捐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發”字和“眾”字分別與“發動”和“群眾”聯系起來,聯想到領導者發動群眾參與某種活動。
2. 可以將這個成語與現實生活中的領導者或組織者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關于“發眾”的相關內容,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領導力、組織能力和社會動員的知識。此外,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發動群眾”、“鼓動人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通過發眾的方式,組織我們一起參加了校園清潔活動。
2. 初中生:班長發眾,號召同學們積極參與學校的志愿者活動。
3. 高中生:學生會主席通過發眾的方式,組織了一場反對校園暴力的集會。
4. 大學生:社團的領導者成功地發眾,吸引了很多同學參加社團活動。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發眾”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