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陵
基本解釋
地名。借指 陳仲子 。因居 於陵 ,故稱。《孟子·滕文公下》:“ 匡章 曰:‘ 陳仲子 豈不誠廉士哉?居 於陵 ,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隱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漢陰 之高。” 南朝 梁 何遜 《聊作百一體》:“ 靈輒 困桑下, 於陵 捨李螬。” 唐 李商隱 《初食筍呈座中》詩:“嫰籜香苞初出林, 於陵 論價重於金。”參見“ 於陵子仲 ”。
成語(Idiom):于陵
發音(Pronunciation):yú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埋葬在陵墓之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于陵成語的主要含義是指人死后被埋葬在陵墓中。陵墓是古代帝王貴族的葬地,也是表示尊貴和高貴的象征。于陵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死亡和安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于陵成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文學作品、古代典籍和歷史記錄中,用來描述帝王貴族的葬禮和陵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于陵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帝王陵墓。古代帝王死后,常常會修建宏偉的陵墓,以示尊貴和尊重。于陵成語由此衍生而來,用來形容人死后被埋葬在陵墓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于陵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于”表示在、在于,第二個字“陵”表示帝王陵墓。兩個字的組合表示人死后被埋葬在陵墓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父親去世后,被于陵安葬。
2. 這位國王的陵墓非常宏偉,真是于陵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于陵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埋葬在陵墓中,陵墓上寫著“于陵”兩個字,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知識,了解不同帝王的陵墓特點和歷史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爺爺去世后,被于陵安葬。
2. 初中生:這位皇帝的陵墓非常宏偉,是一座真正的于陵之地。
3. 高中生:通過研究不同帝王的陵墓,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的于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