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慵
成語(Idiom):疏慵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y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情懶散,行動慢吞吞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疏慵是由疏和慵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疏指心情懶散,不積極;慵指行動遲緩,懶散。疏慵形容一個人心情懶散,行動遲緩,缺乏積極性和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疏慵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懶散不活躍的狀態。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某人不要懶散,要積極主動。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環境或組織的懶散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疏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卷五十四·劉植傳》中。劉植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政治家,他在任職期間以懶散、不作為而聞名。有一次,劉植的朋友王朗去拜訪他,發現他整日懶散無所事事,就用“疏慵”來形容他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疏慵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心情疏慵,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2. 這個組織的運作一直處于疏慵狀態,需要改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疏慵理解為“心情、行動都懶散”,通過將兩個字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懶散”相關的成語,如“懶散”、“懶洋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天到晚都疏慵慵的,不想上學。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態度疏慵,成績越來越差了。
3. 高中生:考試前他總是疏慵狀態,沒有復習的動力。
4. 大學生:大學生活讓他變得疏慵,缺乏動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