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養
成語(Idiom):蒙養
發音(Pronunciation):méng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別人養育或照顧,沒有親身經歷辛勤努力而得到好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蒙養一詞源自《莊子·逍遙游》,意為受人照顧、得到恩惠而沒有親身努力。它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得到好處卻沒有付出努力的情況。成語中的“蒙”表示“受到”,“養”表示“撫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些人因為某種原因而得到好處,但并沒有經過辛勤的努力。也可用于批評那些不努力而享受別人努力成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孟嘗君的人,他的父親是齊國的宰相,他自己也是個貴族。然而,他并沒有親自參與政務,而是依靠他父親的權力和地位,過著舒適的生活。因此,人們常用“蒙養”來形容孟嘗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蒙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蒙養在父母的庇護下,從未經歷過真正的困難。
2. 這些富二代根本就不知道辛苦工作的滋味,他們一直蒙養在家族的財富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蒙養”與“蒙受恩惠而養”進行聯想,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蒙養”相關的成語,如“蒙受恩惠”、“蒙在鼓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直蒙養在爺爺奶奶的寵愛中。
2. 初中生:這些富二代從小就蒙養在金錢的浪潮中。
3. 高中生:他一直蒙養在父母的關愛之下,對生活毫無壓力。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