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旌
成語(Idiom):銘旌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銘記在心,永遠懷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銘旌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銘”意為銘記、銘刻,第二個字“旌”意為旗幟、紀念碑。成語的基本含義是銘記在心,永遠懷念。它用來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記憶深刻,無法忘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銘旌常用于描述對逝去的親人、偉大的先人、重要的歷史事件等的深刻懷念和紀念。它可以用于書信、演講、紀念碑等場合,表達對過去的敬意和懷念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銘旌”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這篇古代文獻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襄公去世后,他的臣子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和品德,豎起了一塊碑石并在上面刻下了“銘旌”二字。這個故事成為了“銘旌”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銘旌”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復雜的詞組或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逝去的父親始終銘旌在心。
2. 這座紀念碑銘旌著那些為國家獻身的英雄們。
3. 我們應該銘旌歷史,不忘過去的教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銘旌”的技巧是可以將其與紀念碑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站在一座高大的紀念碑前,仰望上面刻著“銘旌”二字,以此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成語“銘旌”的用法和相關的故事,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文化雜志或參考網絡資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銘旌老師對我的教導。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銘旌先烈的犧牲精神。
3. 高中生:歷史的銘旌會引領我們向前。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成語“銘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