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磬
基本解釋
(1).一種石制的打擊樂器。《禮記·樂記》“石聲磬” 唐 孔穎達 疏:“石聲磬者,石磬也。”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依月排之,每面石磬及編鐘各一架。” 唐 盧綸 《慈恩寺石磬歌》:“靈山石磬生海西,海濤平處與山齊。”《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六年》:“處士 蕭承訓 校定石磬,今之在縣者是也。”
(2).一種石制的耕具。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農業尚未十分發達,此外還有一重要的證據,便是當時的耕具還是石器(如《器物圖錄》中之三石磬即是犁頭)。”
成語(Idiom):石磬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q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境沉靜、安詳,不受外界干擾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磬是古代一種用石頭制成的樂器,形狀如磬,用來敲擊發出聲音。成語“石磬”比喻人的心境寧靜,不受外界干擾,心情平和安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內心平靜、沉著,不受外界干擾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臨困境或壓力時能夠保持冷靜、不慌不忙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樂器樂,它在古代宮廷中被用來演奏祭祀、宴會等場合的音樂。石磬的聲音清脆悅耳,能夠使人的心境平靜,因此成為了比喻人心境寧靜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是+石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能夠保持石磬的心態。
2. 她的內心像石磬一樣平靜,不受外界的干擾。
3. 他的思緒像石磬一樣安詳,從容不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石磬”與平靜、安詳的心境聯系起來,想象自己是一塊石磬,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不受外界的干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心境平靜相關的成語,如“心如止水”、“波瀾不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考試前我要保持石磬的心態,不要緊張。
2. 初中生:她的表演非常出色,全場觀眾都被她的石磬心態所打動。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要像石磬一樣保持內心的平靜。
4. 大學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我們應該學會保持石磬的心態,不被外界干擾。
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保持石磬的心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