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cí bù xióng ㄅㄨˋ ㄘㄧˊ ㄅㄨˋ ㄒㄩㄥˊ不雌不雄
猶言不陰不陽,謂態度暖昧。《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 狄希陳 看不上眼,合 童奶奶 説道:‘天也極冷了, 小珍珠 還沒有棉衣裳哩。’ 童奶奶 道:‘……合 寄姐 説了幾次,他又不雌不雄。’”
成語(Idiom):不雌不雄(bù cí bù xióng)
發音(Pronunciation):bù cí bù xi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或事物不具備男性或女性的特征,中性或無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雌不雄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沒有明顯的性別特征,中性或無性。它表示某人或某事沒有明確的性別歸屬,不屬于男性或女性中的任何一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雌不雄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物或事物在性別上沒有明顯的區分,或者指某個事物無法被歸類為男性或女性。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外貌或行為沒有明顯的性別特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性質或特點不屬于男性或女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雌不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其中有一段描述了莊子與惠子的對話。莊子問惠子:“夫乎,不亦善乎!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以其有雌雄也。雌雄既形,方生分別;生分別之中又生合同;合同之中又生殖次。既生殖次,又生百工。百工既成,乃成天下。”惠子回答說:“不然。鰥寡孤獨,獨立而無代也。如此者,天地之所以不與我同也。而況于人乎?且也無所不用,而盡其用者,謂之圣人。”莊子認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獸,是因為人有雌雄的區分,而雌雄的區分帶來了生殖和百工,最終成就了天下萬物。惠子則認為,鰥寡孤獨的人是獨立而無代的,他們也沒有雌雄的區分,但他們同樣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也是圣人。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不雌不雄一詞的來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雌不雄是由兩個相同的部分組成的,形容詞性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的外貌和言行都不雌不雄,無法判斷是男是女。
2. 這件藝術品的風格不雌不雄,沒有明顯的性別特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不雌不雄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沒有明確性別的人物,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形象模糊不清,就像一個雌雄不分的形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和了解不雌不雄這個成語,可以研究莊子的《逍遙游》和其他相關的哲學著作,深入了解其中的思想和哲學觀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只小貓看起來不雌不雄,我不知道它是男孩貓還是女孩貓。
2. 初中生:他的穿著和發型都很時尚,給人一種不雌不雄的感覺。
3. 高中生:這幅畫的風格很獨特,充滿了不雌不雄的美感。
4. 大學生:在這個時代,性別不應該成為評價一個人能力和價值的標準,我們應該追求不雌不雄的平等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