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兩
基本解釋
(1). 隋 唐 衡名。 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銖為一小兩,三小兩為一大兩。《舊唐書·食貨志上》:“凡權衡度量之制……調鐘律,測晷景,合湯藥及冠冕,制用小升小兩,自餘公私用大升大兩。”
(2).今市制分一斤為十兩,故俗稱以前分一斤為十六兩之兩為小兩。
成語(Idiom):小兩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l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數量很少或很少的一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兩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小”和“兩”兩個字組成。其中,“小”表示數量少、規模小,而“兩”是古代計量單位,表示數量為二。因此,“小兩”表示數量很少或很少的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兩通常用來形容數量非常少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日常生活場景。比如,可以用來形容食物的數量很少、交通工具的載客量很少、人員的數量很少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貨幣單位。古代中國的貨幣單位有“兩”和“錢”兩種,其中,“兩”是較大的貨幣單位,而“錢”是較小的貨幣單位。當時,人們常用“小兩”來表示數量很少的錢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量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菜品真是小兩,根本不夠我們一家人吃。
2. 這輛公交車上只有小兩個人,空無一人。
3. 這個地方的游客很少,每天只有小兩個人來參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兩”字有關的記憶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里只拿著兩個小小的東西,表示數量很少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數量相關的成語,比如“一丁點兒”、“三心二意”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歲):今天我只吃了小兩口飯。
2. 初中生(14歲):這個班級的人數很少,只有小兩十個學生。
3. 高中生(17歲):這本書我只看了小兩頁,還沒看完。
4. 大學生(20歲):這個社團的成員不多,只有小兩十個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