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哲學上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構成世界的最根本實體。
[構成]
偏正式:本(原
[同音]
本源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哲} (事物的最初根源) principle; arche; soul
2.{數} primitive
詳細解釋
(1).根源,根由?!蹲髠鳌ふ压拍辍罚骸拔以诓?,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宋 蘇轍 《御試制策》:“臣請為陛下推其本原,而極言其故。”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説者謂 東漢 多名節之士,賴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釣竿上來。”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今日詩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br>(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a href="/r_ci_1fd8ed6abb6e1d26f945cc57ac6e7acb/" target="_blank">管子·水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謂根本也?!薄?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董仲舒傳》:“養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宋 陸游 《自責》詩:“文章跌宕忘繩墨,學問荒唐失本原?!?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一:“若夫 婁師德 都督 豐州 ,親衣皮褲率士屯田,積穀百萬,無轉餉和糴之費,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七節:“還在 漢昭帝 時,有所謂賢良文學的儒生,代表下層豪強,力爭鹽鐵私營權,以為這是致太平的本原?!?br>(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愛下》:“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六圣之德澤,覆露生養,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實,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礎。 宋 曾鞏 《制誥擬詞·相制二》:“某行無錙磷,學有本原。材諝智謀,淑問惟舊?!?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 清 顧炎武 《與周籀書書》:“為山覆簣,當加進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務本原之學?!?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號為作新體詩者所敢重也?!?br>(5).哲學上指萬物的最初根源或構成世界的最根本實體。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成語(Idiom):本原(běn yuán)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y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原本的樣子,最初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指一切事物的最初狀態或原始面貌,后來泛指事物的本來面目或原有屬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最初狀態,強調保持原始、本真的特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沒有明確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古村落保存得很好,還保持著本原的風貌。
2.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追求回歸本原的生活方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的名字,本來就是原來的樣子,沒有任何改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本原相關的成語,如本色、本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畫畫,因為畫畫可以表達我的本原情感。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音樂節的演出很棒,歌手們都保持了本原的唱功。
3. 高中生(16-18歲):在信息泛濫的社交媒體時代,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本原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