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kāi mén jiàn shān ㄎㄞ ㄇㄣˊ ㄐㄧㄢˋ ㄕㄢ開門見山(開門見山)
◎ 開門見山 kāimén-jiànshān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shirt-sleeved]∶比喻說話、寫文章直截了當,一開始就涉及主題
一種不拘形式、開門見山的外交
詞語解釋
kāi mén jiàn shān ㄎㄞ ㄇㄣˊ ㄐㄧㄢˋ ㄕㄢ開門見山(開門見山)
比喻說話寫文章一開頭就直入本題。 宋 嚴羽 《滄浪詩活·詩評》:“ 太白 發句,謂之開門見山?!?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予謂詞曲中開場一折,即古文之冒頭,時文之破題,務使開門見山。”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 江華 坐在桌子邊,他又開門見山地問 道靜 :‘最近的形勢你清楚嗎?’”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開門見山
成語(Idiom):開門見山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mén jiàn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直接進入正題或直接談論核心問題,不拐彎抹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門見山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形容說話或行事直截了當,不繞彎子。它源自于古代宴會禮儀中的一種規矩。古代宴會上,主人會在門口迎接客人,客人一進門就能看到主人的面孔,不需要再經過過多的介紹和寒暄。因此,開門見山也比喻開場白或開頭直接表明主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門見山常用于描述直接、坦率、不拖泥帶水的言行舉止。它適用于各種場合,如會議、談判、辯論、演講等。當你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解決問題時,使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可以讓人聽得明白、理解得快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開門見山的具體故事起源并沒有確切的記載,它可能是由人們對古代宴會禮儀的觀察和總結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門見山是一個四字的成語,由“開門”和“見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會議上,他直接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2. 不要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地告訴我你的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開門見山的形象與宴會禮儀中主人迎接客人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開門的時候直接看到山峰,以此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語道破”、“直搗黃龍”等,來擴展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總是開門見山,讓我們很容易理解。
2. 初中生:我喜歡和直接開門見山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說話直接,不拐彎抹角。
3. 高中生:在寫作文時,我會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出文章的主題,讓讀者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