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耳公
基本解釋
驢的戲稱。 宋 陶穀 《清異錄·獸》:“ 武宗 ( 唐武宗 )為 潁王 時,邸園蕃禽獸之可人者,以備十玩,繪十玩圖,于今傳播……長耳公--驢。”參見“ 長耳 ”。
成語(Idiom):長耳公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g ěr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耳朵長,善于傾聽,能夠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耳公是由“長耳朵”和“公”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長耳朵指的是一個人的耳朵特別長,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公指的是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長耳公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能夠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具備善于傾聽和接受他人意見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長耳公一詞多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能夠虛心傾聽他人的意見并接受建議,尤其在領導者或團隊合作中常用來形容一個能夠積極傾聽他人意見的領導者或合作伙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耳公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長耳朵的官員,他的耳朵能夠聽到遠處的聲音。因為他能夠傾聽百姓的意見和建議,而且能夠虛心接受批評,所以人們尊稱他為“長耳公”。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應該像長耳公一樣,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接受不同的觀點,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長耳公的成語結構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應該像長耳公一樣,虛心傾聽員工的意見。
2. 他是個長耳公,總是能夠聽取他人的建議,并做出明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長耳公”與一個長耳朵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化地記憶這個成語。另外,可以聯想到長耳公能夠聽到遠處的聲音,表示他能夠傾聽他人的聲音和意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傾聽和接受他人意見相關的成語,如“耳濡目染”、“傾聽天下”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的長耳公,她總是聽我們的話。
2. 小學生:我希望我的爸爸媽媽能夠像長耳公一樣,聽取我的建議。
3. 初中生: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該是一個長耳公,善于傾聽團隊成員的意見。
4. 高中生:長耳公的品質對于一個政治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只有聽取人民的心聲,才能制定出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