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量
基本解釋
[釋義]
(名)重量。
[構(gòu)成]
偏正式:分(量
[例句]
這個南瓜的分量不下二十斤。(作主語)話不多卻很有分量。(作賓語)
詳細解釋
◎ 分量 fènliàng
(1) [weight]∶比喻價值、作用、對判斷有影響的力量
他們的意見總是很有分量
(2) [measure]∶重量;達到標準的數(shù)量
這桶牛奶的分量是否足
(1).謂分為若干份時所當?shù)弥俊!端问贰ず箦鷤魃稀び⒆诟呋屎蟆罚骸昂蟮軆?nèi)殿崇班 士林 ,供奉久,帝欲遷其官,后謝曰:‘ 士林 獲升朝籍,分量已過,豈宜援先后家比?’辭之。” 宋 岳飛 《辭例賜銀絹札子》:“伏望圣慈,俯垂睿照,收還所賜銀絹,庶使稍安分量,不至盈滿,取進止。”
(2).猶重量。《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騾夫説:‘一個人兒不行,你瞧不得那件頭小,分量夠一百多斤呢!’” 沉從文 《湘西·沅水上游幾個縣分》:“二十年前,鄉(xiāng)下人上場決斗時,尚有手攜著手,用分量同等的刀相砍的公平習慣。” 浩然 《艷陽天》第一章:“副隊長 馬同峰 捧著 馬之悅 那封信反復地看著,好象在手上掂掂它有多少分量。”
(3).猶力量。《朱子全書》卷四:“若是大底功業(yè)便用大圣賢做,小底功業(yè)便用小底賢人做,各隨他分量做出來,如何強得?” 老舍 《黑白李》:“彼此對看著,一齊微笑,神氣和默默中的領悟,都比言語更有分量。”
(4).猶質(zhì)量。 徐鑄成 《報海舊聞·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 任公 ﹞寫了幾本如《清代學術思潮史》等有分量的書。”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五:“在編輯方針上,講求生意經(jīng)的老板總是希望刊物文章短一些,內(nèi)容‘雜’一些;而編者則希望活潑之外,也應盡可能地登一些有分量的作品。”
(5).猶比重,比例。 鄧小平 《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我們現(xiàn)在還不能讓所有的高等院校普遍加重科研的分量,但是重點大學都要逐步加重科研的分量,逐步增加科研的任務。” 柯靈 《香雪海·阿波羅降臨人世》:“大詩人 歌德 在人類文化寶庫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6).猶輕重,深淺。 清 李漁 《玉搔頭·誤投》:“還虧他知分量,自稱阿父。可知道論年紀儘堪生養(yǎng)。”《紅樓夢》第一一五回:“ 甄寳玉 道:‘弟少時不知分量,自謂尚可琢磨;豈知家遭消索,數(shù)年來更比瓦礫猶賤。’”
(7).分別;差異。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人之學問,皆可勉強,惟記性各有分量,必稟之天。”
成語(Idiom):分量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n l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事物的重要性、價值或重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量是指物體的重量或者事物的重要性和價值。在成語中,分量常常用來形容事物的重要程度、價值高低或者影響力的大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質(zhì)、作品的價值、言論的分量等等。也可以用來指代事物的重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分量的成語有很多,其中一個常見的成語是“分寸”。分寸最早出現(xiàn)在《論語》中,意為適度、恰當?shù)姆至俊_@個成語形容人的言行要合乎規(guī)矩,不過分、不過火。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分量是一個名詞,可以作為主語、賓語或者定語出現(xiàn)。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沒有分量,沒有人會認真聽他說的話。
2. 這個問題的分量很重,我們需要認真對待。
3. 這幅畫的分量非常大,是一幅非常有價值的藝術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分量的發(fā)音“分亮”,想象一個物體被分成了很多亮的部分,表示物體很重要、有價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分量相關的成語,例如“分寸”、“分毫”、“分道揚鑣”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書的分量很重,是我最喜歡的故事書。
2. 初中生:對于一個演員來說,演技的分量非常重要。
3. 高中生:這場演講的分量很大,對于我們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4. 大學生:在商業(yè)談判中,雙方的談判策略和談判團隊的分量決定了談判的結(jié)果。
5. 成年人:在選擇朋友時,要看他們的品質(zhì)和人品的分量。
希望以上內(nèi)容對你有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