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被發跣足
發音(Pronunciation):bèi fā xiǎn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被人無情地欺凌、侮辱或虐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被人拔掉鞋襪”,比喻受到無情的欺凌、侮辱或虐待。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被剝奪了尊嚴和權利,處于極度受辱和無助的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社會、工作或學校等環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欺凌或虐待的情況??梢杂脕肀磉_對不公正行為的憤怒和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被發跣足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做屈原的大臣,他忠心耿耿地為國家服務。然而,由于政治斗爭和嫉妒心,他被誣陷為奸臣,被楚國國王放逐。屈原被迫離開了自己心愛的國家,最終在汨羅江投江自盡。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下江撈尸,但無功而返,只好放空船和倒入江中的米飯來悼念。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魚蝦啃食,人們還在江中敲鼓驅趕,于是形成了端午節的習俗。而“被發跣足”這個成語也源于此,寓意著屈原受到了極度的侮辱和虐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被 + 動詞 + 跣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被發跣足,被降職后又被無理辭退。
2. 學校應該加強對欺凌行為的打擊,不能讓學生被發跣足。
3. 這個電視劇講述了一個被發跣足后奮力反擊的故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被發跣足”與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被人拔掉鞋襪,赤腳站在街頭,受到周圍人的嘲笑和侮辱,這樣的場景會更加深入人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被欺凌、侮辱和虐待的詞語和成語,如“受氣包”、“受辱”、“虐待”等。同時,探索其他與不公正待遇相關的話題,如欺凌、霸凌等,以加深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理解和關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在學校里被發跣足,被同學們嘲笑了。
2. 初中生(14歲):我希望沒有人會被發跣足,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和關愛。
3. 高中生(17歲):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必須努力避免被發跣足,保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