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才短氣粗
發音(Pronunciation):cái duǎn qì c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才能淺薄,氣量狹小,容易發脾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才短氣粗是形容一個人才華不高,見識淺薄,思維狹隘,容易發脾氣,缺乏寬容和耐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素質差,缺乏修養和寬容心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才短氣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個人叫做李白,他才華不高,見識淺薄,而且脾氣暴躁,喜歡發脾氣。因此,人們開始用“才短氣粗”來形容這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年紀輕,但是才短氣粗,缺乏耐心和寬容心態。
2. 這個人才短氣粗,做事情總是急躁,缺乏思考和耐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才短氣粗”與一個見識淺薄、脾氣暴躁的人形象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個人修養和寬容心態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心胸寬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才短氣粗,總是對同學發脾氣。
2. 初中生:那個同學才短氣粗,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
3. 高中生:他的才短氣粗,對待別人的意見從不接受。
4. 大學生:這個人才短氣粗,缺乏寬容和耐心,很難與他合作。
5. 成年人:他的才短氣粗,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意見,總是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