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潛
基本解釋
(1).語出《易·乾》:“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后因以“龍潛”指陽氣潛藏,龍蛇蟄伏。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七政告兇,陵谷易所。殷雷輷磕於龍潛之月,凝霜肅殺乎朱明之運。”按,龍潛之月,指冬季的月份。
(2).語出《易·乾》:“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喻帝王未即位。《后漢書·爰延傳》:“陛下以 河南 尹 鄧萬 有龍潛之舊,封為通侯。” 宋 陸游 《賀皇后箋》:“輔佐積勤,實自龍潛之日。”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憲皇用鄂文端》:“ 鄂文端 任內務府時, 憲王 時龍潛藩邸,憲有所請。公拒之曰:‘皇子宜毓德春華,不可交結外臣。’上心善其言。”
(3).指賢士潛形匿跡。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伍大夫 昭關 馬渡, 張留侯 滄海龍潛。”
成語(Idiom):龍潛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q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龍潛水中,比喻人隱姓埋名、隱藏實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龍潛”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龍”和“潛”。其中,“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象征著權勢和力量;“潛”表示潛伏、隱藏。成語“龍潛”形象地描繪了龍潛水中的樣子,用來比喻人隱姓埋名、隱藏實力,暗中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龍潛”通常用于形容某人隱藏實力、暗中行事的情景。比如,你可以用它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有很高的才能,但是他并不愿意公開展示,而是選擇潛伏在幕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龍潛”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相傳,古代有一條巨龍,它有著無比的力量和智慧,但它并不愿意公開展示自己的實力。于是,它選擇潛伏在深海中,不為人所知。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龍潛”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龍潛”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龍潛”和賓語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龍潛在公司中,默默為公司做出了很多貢獻。
2. 這位科學家一直龍潛在實驗室中,默默地進行著重大的科研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龍潛”的方法可以是將“龍”和“潛”兩個字形象地聯想起來。想象一條巨龍潛伏在深海中,隱藏實力的樣子,這樣就能夠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龍潛”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龍飛鳳舞”、“龍騰虎躍”等。這些成語都與龍有關,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龍的神秘和崇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看神話故事,里面有很多關于龍潛的故事。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一直龍潛,突然發揮出了驚人的才能。
3. 高中生:他是個很低調的人,一直龍潛在學術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
4. 大學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學會龍潛,不總是把自己的實力展示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