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罰
基本解釋
征討罰罪。《長阿含經(jīng)》卷十八:“即詣王所白言:‘大王有所討罰,不足為憂,我自能辦。’”《根本說一切有部毘柰耶雜事》卷三五:“彼國豐樂,與我相違,我欲興兵,而往討罰,皆令破散。” 唐 崔致遠 《請轉(zhuǎn)官從事狀·某官顧云》:“所異(冀)元戎十乘,速成討罰之功;越府三才,各得施張之處。”
成語(Idiom):討罰
發(fā)音(Pronunciation):tǎo f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主動尋求懲罰或自愿接受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罰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討”意為主動尋求或請求,“罰”意為懲罰。這個成語指的是主動請求或自愿接受懲罰的行為。它強調(diào)了一個人對自己的過失或錯誤負責(zé),并愿意承擔(dān)相應(yīng)的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犯錯或犯法后,自愿接受懲罰或請求懲罰的情況。它可以用于表達一個人對自己的過失感到愧疚,并希望通過接受懲罰來補償或彌補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討罰”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傳說。它可能是在古代人們處理糾紛或犯罪時形成的一種行為習(xí)慣。人們認為,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并自愿接受懲罰,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悔過之心和對社會秩序的尊重。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由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于是主動向老師討罰。
2. 在法庭上,被告人請求法官討罰以表明自己的悔過之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討罰”與主動承認錯誤和自愿接受懲罰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因為自己的過失而感到內(nèi)疚,主動向他人請求懲罰的場景,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討罰”相關(guān)的成語,如“自討苦吃”、“自食其果”等,可以幫助擴展你的詞匯量,并更好地理解和應(yīng)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做錯了作業(yè),所以我主動向老師討罰。
2. 初中生:我遲到了,所以我請求老師討罰。
3. 高中生:我考試作弊了,我愿意接受學(xué)校的懲罰。
4. 大學(xué)生:我違反了校規(guī),我自愿接受處分。
5. 成年人:我犯了法,我請求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