涔旱
成語(Idiom):涔旱(cén hàn)
發音(Pronunciation):cén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旱地澇,形容天災人禍連綿不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涔旱是由“涔”和“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涔”指洪水泛濫、水災;“旱”指干旱、旱災。涔旱形容天災人禍連綿不斷,災難叢生,無處可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連綿不斷的災難或困難,也可以用來形容事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無法喘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涔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六年》中。當時,晉國正遭受著連綿不斷的水災和旱災,人民生活異常困苦。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災情,后來被人們引申為形容災難連綿不斷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涔旱是由兩個形容天災的字組成的,形容天災人禍連綿不斷的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連綿不斷的涔旱,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
2. 這個家庭經歷了涔旱,失去了親人,生活陷入了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地區同時遭受洪水和干旱的情景,形容災難連綿不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水深火熱”、“魚龍混雜”等,來擴展對災難和困難的形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幾年連綿不斷的涔旱,讓農田都成了大片的旱地。
2. 初中生:這個地區的人民經歷了連綿不斷的涔旱,但他們始終堅持下來,重建了家園。
3. 高中生:社會上的涔旱不斷,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種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