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鑄
基本解釋
鏤刻鑄造。 郭沫若 《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不過《中庸》經過后人的潤色竄易是毫無問題的,任何古書,除刊鑄于青銅器者外,沒有不曾經過竄易與潤色的東西。”
刊鑄(kān zhù)
發音:kān zhù
基本含義:指對金屬進行刻劃、鑄造,比喻對文章或著作進行修改、潤飾。
詳細解釋:刊,刻劃、雕刻;鑄,鑄造、澆鑄。刊鑄原指對金屬進行雕刻、鑄造的工藝,后來引申為對文章或著作進行修改、潤飾的過程。比喻對已經完成的作品進行進一步的修飾和完善,使之更加精細、完美。
使用場景:常用于形容對文章、著作、詩詞等進行修改、潤色的過程。也可用于形容對其他事物進行精雕細刻的修飾。
故事起源:《后漢書·班彪傳》中記載了刊鑄的故事。班彪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學者和文學家,他非常喜歡研究歷史,所以他對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嚴格。有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覺得還不夠好,就拿出來反復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后來,人們就用“刊鑄”來形容對文章進行修改、潤飾的過程。
成語結構:動詞+動詞
例句:
1. 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多次刊鑄,終于寫出了一篇優秀的文章。
2. 這本書經過了多次刊鑄,才最終出版發行。
記憶技巧:可以將“刊鑄”聯想為對一塊金屬進行雕刻、鑄造的過程,類比為對文章進行修改、潤飾的過程。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刊鑄相關的成語,如“雕蟲小技”、“錦上添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文進行了刊鑄,使得我們的作文更加完美。
2. 初中生:我喜歡在寫作文之前先進行刊鑄,這樣可以讓我的文章更有亮點。
3. 高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對論文進行刊鑄,以提高論文的質量和水平。
4. 大學生:寫完論文后,我會對每一段進行刊鑄,以確保論文的邏輯嚴密和表達準確。
5. 成人:刊鑄是寫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有經過反復修改,文章才能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