蚑行噲息
成語(Idiom):蚑行噲息
發(fā)音(Pronunciation):qí xíng kuài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動緩慢、吞吞吐吐、遲疑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蚑行,指螞蟻爬行的樣子;噲息,指牛、馬等動物呼吸時的聲音。蚑行噲息形容人行動遲緩,猶如螞蟻爬行、牛馬呼吸一樣緩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行動遲緩、吞吞吐吐、遲疑不決的場景。常用于貶義,表示對某人行動遲緩、不果斷的不滿或諷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逍遙游》:“蚑行而不出穴,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币馑际俏浵伵佬袇s不出洞穴,螞蟻堆土筑臺,臺高九層。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螞蟻行動緩慢、吞吞吐吐的樣子,后來成為了形容人行動遲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蚑行噲息是由兩個動詞構成的成語,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定時總是蚑行噲息,不敢下決心。
2. 這個項目進行了半年了,結果還沒有任何進展,真是蚑行噲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蚑行噲息”與螞蟻爬行、牛馬呼吸等形象聯(lián)想,以及與行動遲緩、遲疑不決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行動遲緩、遲疑不決相關的成語,如“猶豫不決”、“躊躇不前”等,擴大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做作業(yè)蚑行噲息,一點也不專心。
2. 初中生:他在考試時蚑行噲息,浪費了很多時間。
3. 高中生:這個學生在做決定時總是蚑行噲息,缺乏決斷力。
4. 大學生:他的演講一開始就蚑行噲息,沒有吸引觀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