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壞
基本解釋
◎ 發壞 fāhuài
[play a dirty trick] 〈方〉∶捉弄人;做不體面的事
詳細解釋
(1).毀壞。 漢 王充 《論衡·龍虛》:“盛夏之時,雷電擊折破樹木,發壞室屋。”《晉書·五行志下》:“﹝ 太康 二年﹞六月, 高平 大風,折木,發壞邸閣四十餘區。”
(2).猶言使壞,出賣人。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忽然聽見喀喳一聲響,門倒了,七八個鬼子漢奸沖進外間屋,吆喝說:‘你們準藏八路了!快說!’乓的一下,不知道什么砸了。 小梅 怕老頭兒發壞,心里止不住的咚咚咚直打鼓,暗想:‘媽的!死就死,怕什么!’心一橫,就平靜下來了。”
成語(Idiom):發壞(fā huài)
發音(Pronunciation):fā hu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思狡詐,處心積慮地設法使人壞事,引起惡劣的后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壞是一個形容詞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心思狡詐,用心險惡,處心積慮地去做壞事,從而引起惡劣的后果。這個成語多用于貶義,指責那些心機深重、不擇手段、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故意制造麻煩、破壞和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描述那些心機深重、不擇手段的人,以及他們所引起的惡劣后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發壞”的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它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常見的成語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倫理一直被重視,因此對于那些心機深重、不擇手段的人,社會普遍持有譴責的態度。這個成語的出現,反映了人們對于這種行為的批判和警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發”和“壞”,其中,“發”表示發動、引發,“壞”表示壞事、惡劣后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想方設法發壞,毫不顧及別人的利益。
2. 這個人心機很深,經常發壞,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麻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手中拿著一個壞掉的東西,然后故意將它扔向別人,這樣就能夠很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發壞”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心機深重”、“不擇手段”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個主題,并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故意搞破壞,把同學的東西弄壞了。
2. 初中生:她為了排除異己,故意傳播謠言,發壞同學的名譽。
3. 高中生:他為了得到更高的分數,故意答錯其他同學的問題,發壞了整個班級的成績。